能进入母乳里的药很少,为什么哺乳期用药还那
2021-01-12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大家觉得禁忌很多,并不等于科学上真的有这么多禁忌,很多“禁忌”是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原因。
 

比如一个药如果要在药品说明书上给出哺乳期用药的明确意见,审批时通常需要提供相关临床试验数据,但哺乳期人群相对小,市场空间不大,针对这个群体的临床试验又涉及妈妈和孩子,成本更大风险也更大。投入大回报小,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药厂不愿做哺乳期人群的相关临床试验。
 

没有临床试验就没有直接的数据,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的药品说明书上关于哺乳期就缺乏相关信息,有的有信息,但是基于其它人群的数据推导而来,不是直接的数据,就出于谨慎的考虑写了一个“慎用”。这样的药品说明书一旦多起来,就容易给大家形成哺乳期用药有很多禁忌的印象。
 

哺乳,母乳期,母乳期禁忌

 

正如昨天的文章里所分析的,妈妈服用的药物,能进入母乳里的量很少,最后进入孩子血液的就更少,所以大部分药哺乳期是可以用的,尤其是那些婴幼儿本来就有直接使用的药物。之前也有写过:生病别硬扛,这些药哺乳妈妈可以吃
 

虽然少,但哺乳期有使用禁忌的药也确实有。既然通过母乳进入孩子的体内的药那么少,不能通过“过奶喂药”的方式给孩子用药,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禁忌呢?这是因为药物产生有效治疗效果的剂量和可以产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可以差别非常大。
 

比如青霉素,起到抗感染效果可能需要几十万到上百万单位的剂量,但引发过敏反应则只可能只需要几百个单位的剂量,假如我们知道一个细菌感染的孩子有明确的青霉素过敏,给予几十单位的青霉素起不到治病的作用,但却有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剂量虽然小,但同样成为了禁忌。
 

再比如有的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果妈妈在使用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即便很少量的药物进入母乳,然后孩子吃下去了,虽然量很小,但依然可能产生危害比较大的毒性反应,这个危害如果超过母乳喂养所带来的收益,同时妈妈又不能不吃这个药,这种情况下权衡孩子的利弊,就还不如停了母乳换配方奶喂养了。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不能“过奶喂药”来治病,但依然可能存在哺乳期禁忌的原因。但很多禁忌其实也是相对的,比如妈妈刚吃完药的前几个小时,血药浓度比较高也导致母乳里的药物浓度也更高,这时的母乳对孩子的危害也相对更大,但过了几个小时后血药浓度降下来了,那时的母乳对孩子也就危害很小了,原来的禁忌也就不再是禁忌了。
 

所以是不是禁忌,归根结底还是权衡利弊,一边的砝码是母乳喂养的收益,另一边的砝码是母乳里药物的含量,以及该药物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或者不吃药给妈妈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收益大于弊端,就不是禁忌,否则就是。

资深实战检测经验8年,样本检验安全保障免担忧
x 联络咨询
联络咨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