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育学家:一直劝孩子学习,是最失败的教
2020-11-16 

孩子学习的好不好是父母最操心的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很多父母都给孩子安排上各种补习班,一到五平日白天都要去学校上课,有时候晚上接着补数学,週末甚至还要补英文,导致孩子无法休息。
 

学习不只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学歷,让他出社会后有一张漂亮的门票,起跑点比别人更高,但学习更深长的意义是知识的积累,所以学者开始提倡终身学习,希望孩子的学习不要只侷限于应付考试,学习是我们一路上的伙伴,指导我们各种事。
 

家长们深知这点,因此他们用心良苦,每日每夜地驱使着他们的孩子学习。然而,哈佛大学教育学家Lisa A. Goldman在某次讲座上说:「劝孩子学习,是最失败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劝孩子学习
 

劝孩子认真听课,是没有用的
 

很多家长认为认真听老师讲课,就是学习,但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事实证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把老师的一字一句都听得清楚,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是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所以听课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Jerome S. Bruner(1915-2016)提出「发现学习论」,他认为劝孩子学习是没有用的,重点在于孩子是不是主动去学习。他特别强调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孩子有没有透过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
 

Bruner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就像一个仓库一样,这个仓库不是空的!裡面保存着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鸿沟
 

我自己有一些经验,我上高中的时候,发现隔壁的同学上课非常的专注,两眼总盯着老师不放,把老师的话都抄写在课本上,当时心想这位同学真的很认真!但他的考试成绩出来却是不及格,我觉得太困惑了,看着他两眼黑眼圈,便上前去关心他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没有时间复习?」结果他回我:「没有,我昨天熬夜读到天亮。」
 

比起听课,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听进去?听不听得懂?有没有抓到重点?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读书的方法?当下我才发觉,塬来不是每个人生下就会唸书,每个人的起始点都不一样,有些人不太理解自己,学习效率就不会高,必须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相同的程度。
 

Bruner之所以提倡主动性,就是为了因材施教,主动学习就意味着学生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呀!无法靠被动地接受知识来完成,而是学生需要发挥自主性,自觉地去实践。
 

听老师讲课,是一个自愿的行为
 

另一个美国心理学家David Pawl Ausubel(1918-2008)进一步提出「意义学习论」,他认为老师端的讲解式教学应该是教学的主要模式,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孩子必须积极主动去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繫,但前提是孩子的认知结构中需要具备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
 

因此,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想学」和「能学」,孩子想要知道今天传递的新知识,以及孩子具备先备知识得以衔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有发现知识的信心,以及培养探索知识的渴望,帮助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桥樑。

资深实战检测经验8年,样本检验安全保障免担忧
x 联络咨询
联络咨询

友情链接: